一提到D-二聚体,很多人脑海第一个印象是与血栓相关,也对,但不全对,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些孕妇拿着偏高的D-二聚体检查报告忧心忡忡前来咨询,但结局并非血栓,临床处理也无特殊,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D-聚体的一些知识。
什么是D-二聚体?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英文缩写D-Dimer。
“D-二聚体,从哪里来?”
首先,凝血酶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产生可溶性纤维蛋白聚合物。然后,这种可溶性纤维蛋白聚合物被凝血酶激活的XIII因子转化为不溶性或交联的纤维蛋白聚合物。在溶纤酶的作用下,这种纤维蛋白聚合物裂解,产生D-二聚体。简单来说,D -二聚体是血凝块被纤溶酶降解后存在于血液中的小蛋白片段。反应凝血酶和纤溶酶的活化,因此对纤溶具有特异性。病理过程可产生多种类型D-二聚体。
“D-二聚体增高,就一定是血栓吗?”
首先强调,临床上D-二聚体是敏感度高,特异性不那么高的指标,也就是说,只要体内有凝血启动,纤溶激活,必定有D-二聚体生成,但它并非专一的指向血栓,你能说我不小心有个皮外伤出血了,在凝血酶、纤维蛋白帮助下形成个血凝块,出血停止,大功告成之后,自身血管修复成功,血块被纤溶酶降解成D-二聚体后光荣引退,此时D-二聚体增高就是血栓吗?NO。故在大多数情况下,D-二聚体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或筛查项目,目的并不是为了明确这个诊断,而是为了排除这个疾病。
D-二聚体最大的临床价值就是用来排除DVT和PE即深静脉血栓栓塞和肺栓塞,通过阴性排除,即D二聚体低于cut-off值(0.5μg/mL)下限可以判断没有上述疾病。无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大大减少了病人的花销。而且其在阳性检测上也存在很大的假阳性,这是由于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所导致,所选用的抗体无法满足所有情况,而和FDP的联合检测可以起到这样互补的结果,因为FDP的抗体是采用X片段,Y片段或是多聚体片段所筛选的,可以和二聚体形成有效的互补,排除一部分二聚体的假阳性,同时用于判断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纤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当你看到自己凝血检查中D-二聚体升高也不必惊慌,还是需要进一步结合临床才能明确代表什么意义。
“哪些疾病会引起D-二聚体增高呢?”
前面说过,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血栓,但D-二聚体持续明显增高在诊断深静脉血栓中还是有无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它提示血栓性疾病或者继发纤溶亢进的可能,临床上常见于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恶性肿瘤、卵巢癌、肺癌、败血症、肝病、妊高征孕妇、先兆子痫、烧伤、外科手术、创伤和脓毒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体升高,在临床中我们应该根据其动态变化,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综合考虑有无血栓的发生,虽然D-二聚体增高与深静脉血栓关系密切,但它不是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金标准,静脉多普勒声或者血管造影才是,也不能说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所以对于可疑血栓患者可行多普勒超声或静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